“如果出事的时候,家里能有个灭火器,孩子们也许就不会出这种事了!”读者李女士致电本报时这样说。近日,本报连续追踪报道了马连道某小区楼房于平安夜着火,导致159中学的四名中学生两死一伤的事件,读者反响强烈。除了呼吁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消防知识和避灾逃生教育外,很多人也像李女士一样,对家庭避险设备缺失非常担忧。
记者在晨光家园和大栅栏两个不同类型的居民住宅区,分别向一些居民提出三个问题:“家中有没有消防设备?”、“会不会使用消防设备?”和“知不知道去哪儿能买到家用消防设备?”结果令人担忧,晨光小区接受记者采访的20户居民居然没有一家有消防设施。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可以在哪里买到适合家庭使用的消防器材。
记者来到前门大栅栏的杨梅竹斜街、青竹巷、抬头巷等胡同的一些大院,发现有的院子里的路仅30厘米宽,两个人面对面经过都须侧身,这些路曲折回绕,记者差点儿迷了路。院里的居民说,每个大院约20多户住户。记者观察到这里的住户多为老人,屋里堆满物品。
记者采访了20户人家,结果75%的住户没有消防设施,60%的住户不会使用消防设备,65%的住户根本不知道在哪里能购买消防器材,有一些人虽然知道在消防器材商店可以买到消防器材,但这类商店在哪里却不清楚,有的人甚至说“去消防中队买呗”。
当记者问,万一着火该怎么办?居民们给出以下一些答案:“有119啊”、“泼水呗”、“自己平常多注意点儿,不会着火的”。
家住青竹巷的郑女士告诉记者,她家有居委会去年发的灭火粉,但今年居委会没发。抬头巷的张先生说他自己买了灭火器,可是已经过期了,不知道去哪儿换。
据了解,当地居委会给每个院各配置了一台灭火器,也进行过相关的指导和演习。采访中,记者看到两台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一台搁在门外,一台搁在住户的厨房,上面均落满灰尘。很多居民对这里的火灾隐患表示担忧:万一着火了,消防队都进不来,这该怎么办?
丙级防火门朝阳东八里庄的晨光小区是一个高楼社区。接受记者采访的20户居民家中全都没有消防设备,30%的住户不会使用消防设备,65%不知道去哪儿购买。
记者在晨光社区的居民楼内看到,每层楼有10户居民,整个楼道内共有5个消火栓,其中一个消火栓设在电梯旁边,另外4个设在住户门口。另外,记者也注意到该小区居民楼每层电梯对面的墙上都有一个红色报警装置,中间有个按钮,写着“火警时,往里推”的字样,还有大写的英文“FIRE”。
晨光社区的杨女士这样告诉记者,因为在单位培训过,所以她会使用这些设备。
一个家庭各种电器齐备,唯独没有灭火器
我们存在一种对生命的消极态度
专家观点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曾在一所学校进行了一项调查:有多少学生的家里买了灭火器。结果只有不到2%的学生家中有灭火器具。“一个灭火器才多少钱?和生命比起来实在微不足道,但一个家庭各种电器齐备,唯独没有灭火器,这就是意识问题,是安全自护意识的缺乏。”
宗春山认为,丙级防火门这场火灾悲剧与家庭安全意识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如果家长在前一晚多和孩子强调几遍用电安全,如果孩子有一些火灾、烟雾逃生的基本知识,如果家中准备了灭火器具……但现在再多的如果也不能挽回逝去的生命。
“除了家庭安全意识缺乏,中国社会普遍存在一种对生命的消极态度。”宗春山说,在国外,很多社区都会组织灾害逃生演练,美国的一些州从立法上规定了二层以上的住宅要在窗户上加装防护栏,并且防护栏上要留有逃生出口,避免把住户封在家中。“而在中国,这种社区规模的演练几乎没有,政府干预的安全防护措施也还不够全面。” |